您的位置 首页 知识

以案促改心得体会:筑牢防线方能行稳致远

以案促改给我们带来了什么?

看到交通厅”前腐后继”的案例,不禁让人思索:为什么总有人重蹈覆辙?以案促改职业给了我们最好的答案——它不仅是警示教育,更是一剂”预防针”。通过典型案例剖析,我们找到了制度漏洞,看清了廉政风险点,更重要的是让”不敢腐、不能腐、不想腐”成为党员干部的想法自觉。

省交通厅将12月24日定为”廉政警示日”,这样的创新行为值得点赞。当警示教育成为常态,当廉洁觉悟融入日常,我们才能真正实现从”要我廉”到”我要廉”的转变。正如一位干部所说,这种全方位的警示教育,让”严”的味道从空气中都能感受到。

怎样让以案促改发挥实效?

财政厅的”四问”直击要害:怎样发挥职能?怎样找准风险?怎样防控隐患?这些难题不正是每个单位都需要思索的吗?他们牵住难题导向的”牛鼻子”,通过动态监控体系、政府采购网上商城等创新举措,真正做到了既”惩治于既然”,又”防患于未然”。

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财政厅编制的《以案促改心得体会选编》。这种形式太好了!让干部职工把自己的感悟写出来、晒出来、学起来,比单纯的说教更有说服力。正如书中所说:”聪明的人用别人的教训教育自己”,这正是以案促改的精髓所在。

制度建设是以案促改的关键

天然资源领域的案例告诉我们:制度缺失就是腐败滋生的温床。当一把手可以”一言堂”时,再好的初衷也会变味。省有色地矿局通过《廉政风险防控手册》压缩权力任性空间,天然资源厅两年制定60个制度文件,这些行为都印证了一个道理:只有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,才能确保权力规范运行。

但制度不能成为”稻草人”!挂在墙上的制度再好,不落实也是空谈。天然资源厅2018年土地出让价款近3000亿元却零违纪,这就是制度落实的最好证明。当依法依规按程序成为共识,制度的生活力才能真正彰显。

以案促改需要常态化长效化

交通厅连续五年开展”廉政教育月”,这样的坚持难能可贵。警示教育不是一阵风,而应该是四季雨,润物细无声。正如刘兴彬厅长所说,要把以案促改作为常态化长效化职业来抓。

我们常说”前事不忘,后事之师”,但真正做到并不容易。通过以案促改,我们梳理风险点、查找制度漏洞、规范从政行为,最终目的是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。当每个干部都能从案例中汲取教训,当每个单位都能把别人的教训当作自己的警钟,我们的事业才能行稳致远。

以案促改不是终点,而是新的起点。它提醒我们:廉洁自律没有完成时,只有进行时。让我们以案为鉴,筑牢想法防线,共同打造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!


返回顶部